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你不會明白期待的具體含義。
臨近年底,到了鐵建人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了。每到此時,工地上總會傳來各種各樣的喜訊。見得最多的,往往是項目建成通車的消息。
對工程的建設者來說,看著車流穿過高橋長隧,通向不知名的遠方,心中緊緊懸著的巨石也終于落地。一陣歡慶之后,又各自重整行裝,奔赴下一個戰場。來去如風般,任由歲月抹去他們曾經在工地留下的痕跡。
當冰冷的機械車輛停止了轟鳴,被拉上拖車,開赴新的工地。曾經喧鬧的工地,也因此沉寂下來。待活動板房移走,地面再次恢復綠色,山谷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。
繁華過后,唯有平淡才是本味。當工程竣工的喜慶氣氛逐漸褪去,再細細回味整個施工周期,你會發現,那種叫做期待的情感,卻始終不曾消退。
大約是在30年前,我隨父母在舉國聞名的大京九鐵路工地。那時候的我不經世事,沒有留下多少回憶。印象最為深刻的,是一個中年大叔模樣的人,和父親交往甚好。在工地那兩年,總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。他樣貌憨厚,穿著樸素,和工地上的小工沒有什么分別。
久了我才知道,他是工地沿途某村的村干部。彼時,當地還有沒有一寸鐵路,新建的大京九鐵路承載了他們的希望。因為涉及紅線用地,中年大叔所在的村落與工地有些交集。作為村干部,他自然承擔起溝通協調的職責。
土地是大家最重要的生產資料,說服大家把賴以生存的土地讓出來服務鐵路建設,難度可想而知。想不到,當地群眾不僅很爽快地配合完成此項工作,在中年大叔的帶領下,農忙之余還會以小工的身份到工地干活。
沒有等到大京九通車,我就離開了工地,因此我沒有見證火車開進那個村莊的場面。聽說,那天鑼鼓喧天,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跑到鐵路沿線看熱鬧。
自始至終,都沒有一個村民和我說過,他們對這條能改變他們命運的鐵路是什么樣的態度和感情,但是我能深深感受到,這種情感叫做期待。
再次遇到這種情愫,是在我工作之后,我成了一名通訊員。為了采集新聞素材,我經常會出差到工地采風。除了聽一線的同事講述筑路故事,我也會因為機緣巧合接觸到很多當地的群眾,有機會聆聽他們的情愫。
不久前,成昆鐵路復線建成通車??粗襟w鋪天蓋地的宣傳,我不僅想起了自己幾次成昆鐵路工地之旅。在與當地群眾面對面的交流中,我看到了他們對老成昆鐵路的感恩之情,也領略到他們對全新的成昆鐵路復線飽含的期待之情。
最吸引我的,是當地的一個網絡社區論壇。我無意間進入了那個網站,居然遇到了幾個資深的火車迷,他們從2017年成昆鐵路復線開工建設,就在網絡暢談這條鐵路的未來。從第一座隧道進洞,到最后一個車站投入使用,一篇篇圖文消息,仿佛編年史一般,復盤了成昆鐵路復線的施工進程。
交通阡陌,穿山跨河。每一條向前延伸的道路,都是一曲獻給美好生活的贊歌。每一份對未來的期待,都訴說著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……(供稿:王觀生)